Mindfulness Posts (2022-2023)
The following posts are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有力的安靜】
相信大家細個嗰陣都試過喺班房傾計,搞到太嘈,結果俾老師要求保持安靜。同學仔為咗回應
老師,可能真係會靜落嚟,但就未必出於自願……
Details
呢種安靜,正正係學者海倫里斯 (Helen Lees)所講嘅「脆弱的安靜」(weak silence),係帶有負面意味嘅安靜。
另一方面,海倫里斯亦提出「有力的安靜」(strong silence),佢指出呢種安靜可以幫助學生喺寧靜嘅環境學識觀察同反思,從而促進學習,並鼓勵老師將有力嘅安靜融入課堂。其實,有意咁選擇安靜就好似我哋修習靜觀咁,俾個空間自己安頓落嚟,感受身心。當我哋内心平靜就會更加容易覺察同接納身邊嘅事物。
唔知大家會選擇邊種安靜呢?

【面對感情衝突】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上一次同伴侶發生衝突嘅時候,自己嘅第一個反應係咩呢?係反駁定係
指摘?呢啲行為或者未必係出於本意,但係我哋喺日常生活中有時會不知不覺咁進入咗自動導
航 (autopilot) 嘅狀態……
Details
例如當有人批評我哋嘅時候,我哋就會慣性咁即刻作出反擊。呢種自動反應可能會令衝突加劇,甚至加深雙方嘅矛盾,破壞感情。
咁到底我哋要點樣處理呢啲衝突先至合適呢?靜觀鼓勵我哋改用一個自主嘅模式去作出回應。出現衝突嘅時候,當感受到自己嘅情緒開始升溫,我哋可以先嘗試深呼吸,靜定落嚟,俾自己空間去感受當刻嘅情緒。思緒沉澱之後,我哋會有較大機會搵到合適嘅方法去回應對方,從而增加同伴侶之間嘅正面討論。咁樣唔單止可以避免衝突加劇,仲可以幫到我哋更加客觀咁了解成件事同對方嘅觀點。研究更加指出靜觀可以減少衝突後嘅負面情緒,維持健康嘅戀愛關係,甚至乎提升雙方對關係嘅滿意度 (Barnes et al., 2007)。
如果下次同伴侶發生小衝突,可以停一停、靜一靜,唔好再俾自動導航主宰你嘅反應喇!
Barnes, S., Brown, K. W., Krusemark, E., Campbell, W. K., & Rogge, R. D. (2007). The role of mindfulnes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sponses to relationship stress.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33(4), 482-500. https://doi.org/10.1111/j.1752-0606.2007.00033.x

【林瑞芳教授 芳心輕吐】
《矛盾的陷阱》
著名的靜觀導師卡巴金在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一書中提出了靜觀的七個態度……
Details
不加批判(non-judging)、耐性(patience)、初心(beginner’s mind)、信任(trust)、不强求(non-striving)、接納(acceptance)、放下(letting go)。靜觀導師在教授靜觀時,會抱持這樣的態度,也希望能幫助學員修習這樣的態度。然而,假如在培養和實踐這些態度的過程中,把這些態度看成是金科玉律的教條,就很容易掉進了矛盾的陷阱中️,出現了以下很諷刺的現象:批判「批判」,對無「耐性」無耐性、對「初心」不再好奇、不信任「不信任」、强求「不强求」、不接納「不接納」、放不下「放下」。
當靜觀態度被僵化為教條,而且用很不靜觀的態度來傳授、維護和實踐,就會出現嚴重的偏差。教導靜觀和修習靜觀的人要慎之戒之。我們需覺察矛盾的陷阱,不要把態度僵化為教條,而是以謙卑寬容來進行靈活的探索。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總監
林瑞芳教授

【靜觀與性格特質】
唔知大家有冇做過有關性格嘅心理測驗呢?五大性格特質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係心理學界
其中一個常用嘅性格特質心理測驗……
Details
呢五大性格特質包括開放(Openness to experience)、盡責(Conscientiousness)、外向(Extraversion)、親和(Agreeableness)同神經過敏 (Neuroticism)。大家又知唔知性格特質同靜觀原來都有關係?
比較神經過敏嘅人容易擔心、焦慮,甚至抑鬱。有研究 (de Vibe et al., 2013) 發現靜觀能夠幫到呢啲朋友減低心理壓力同提升主觀幸福感 。透過修習靜觀,佢哋可以學到同自己嘅情緒共處 ,覺察同接受自己嘅情緒同思想,喺面對情緒或者壓力嘅時候,幫自己作出自主回應。
其實靜觀唔只淨係幫到比較神經過敏嘅朋友,靜觀嘅「接納」、「不强求」同「放下」嘅態度,對特別「盡責」嘅朋友都係好好嘅提醒。其實,無論你有點樣嘅性格特質,都適合修習靜觀㗎!大家有興趣都可以跟住「樂天心澄」App裏面嘅聲音導航,試下修習靜觀,放鬆身心,活在當下。

【細味文字】
無論係為咗學習定係消閑而閱讀,我哋有時都會因爲生活太忙碌,而抱住一個想快啲完成嘅心態,
未必細味到文字背後嘅意思。邀請大家將靜觀嘅態度帶入閱讀,睇下會唔會有另一番體驗?
Details
喺閱讀嘅過程,大家可以嘗試抱住靜觀嘅七個態度之一—「初心」。「初心」係指放低自己對身邊事物既定嘅諗法,以一個初學者嘅心態去探索新嘅可能。由揀書開始,我哋就已經可以放低原有嘅偏見,例如放低自己對作者原有嘅評價,帶住一個開放、未知嘅心態去做選擇。睇書之前,可以留意下光線喺紙張上嘅顏色、墨水同書本嘅氣味,以及書脊同紙張喺手上嘅感覺 ,留心當下嘅體驗。閱讀嘅時候可以嘗試放慢速度,帶住好奇心,並容許足夠空間去感受一字一句。睇完書,喺進行下一個活動前,不如留少少時間,俾自己細味一下呢次閲讀所帶來嘅任何感受。

【心如止水】
香港同其他國家嘅出入境限制一解除✈️,好多人已經急不及待「返鄉下」—去日本喇!喺日本
當然要浸溫泉,紓緩身體疲勞啦!
Details
唔知大家有無試過以靜觀嘅態度浸溫泉♨️呢?浸溫泉嘅時候,不妨多啲留意自己嘅感官同身體感覺,例如留意一下由溫泉升起嘅霧氣,泉水流入浴池,淙淙水聲震動耳膜嘅感覺,汗水由額頭冒出再慢慢流落臉頰嘅過程,身體由外到內感受到嘅暖意,同埋内心平靜如鏡嘅感受……

【唐瑩 「瑩」住學靜觀】
《好好》
「一路走來,真係唔容易。
其實,我已經做得好好㗎啦。」
Details
看到這句説話後,身體有何感覺?
邀請你,純粹感受當下身體的感覺,靜靜地陪伴感覺的升起、停留與消散。
心在此。
願我安好。 ❤️
唐瑩

【人生轉捩點】
人生千變萬化,成長道路總會有好多轉捩點,例如中六學生考完文憑試要面對放榜;大學生
畢業後各奔前程投入社會工作,甚至係近年嘅熱門話題—移民✈️。
Details
要體現以上嘅態度,的確唔太容易,並唔係一日内就可以做到。不過我哋相信持久嘅靜觀修習,有助大家同自己嘅情緒同經歷共處。

【噹……】
喺唔同嘅宗教儀式都有用到頌缽。雖然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推動嘅係非宗教
嘅靜觀修習,但係做靜觀練習嘅時候,我哋有時都會敲打頌缽,以指示練習嘅開始同結束。
Details


【2023-24 .b基礎靜觀課程 開始招生】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2023–24學年嘅.b基礎靜觀課程開始接受報名喇!
Details




【唐瑩「瑩」住學靜觀】
《一吸 一呼》
Details


【睡前靜一靜】
相信大家唔多唔少都有煩惱,呢啲煩惱可能嚟自對未來嘅憂慮或者對過去嘅懊悔 。有時臨瞓前
都仲煩緊,搞到我哋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Details


【禪繞畫與靜觀】
禪繞畫(Zentangle)由一對夫婦❤️Rick Roberts同Maria Thomas於2003年喺美國所創。
Details



【回應?反應?】

大家可能會發現自己當刻不受控制,被情緒支配

Details



【面對失戀】
複雜嘅思緒同情感,思前想後,輾轉反側。呢種反芻式思考可能會令我哋更加困擾同迷惘。
Details



【周美玲 靜觀綠周】

Details



【「人際間的靜觀與關懷」退修營】

Details



【一做靜觀就想瞓?】
甚至唔耐煩等等

Details
如果係咁,我哋可以試下喺練習嘅時候以開放、好奇嘅態度,將注意力放喺身體唔同嘅部位,亦可以留意浮現嘅想法同情緒,感受佢哋帶俾自己嘅感覺,或者呢啲感覺背後嘅信息。抱住呢種心態去練習靜觀,我哋或者會發現即使係相同嘅練習都可以有唔同嘅體驗同層次,甚至每下呼吸都有新嘅體會,未必再覺得眼瞓。
當然,如果真係感覺好攰,都要記得俾自己休息呀!

【賽馬會「樂天心澄」貼圖包】
Details
除咗日常用語,澄澄 仲為大家帶嚟靜觀主題貼圖,等大家可以同身邊嘅人分享靜觀生活態度!有興趣嘅朋友可以瀏覽www.jcpanda.hk/stickers,跟住「下載指南」下載貼圖包去WhatsApp同Signal 吖
!
希望大家生活繁忙,都記得照顧自己同身邊嘅人。

【周美玲 靜觀綠周】
《沉默的質量》
係當中應用,就更具挑戰。這到底是一件不能為之的任務,抑或只是需要一些竅門呢?

展開
至於還沒有機會接觸.b的人士,可以嘗試在繁忙的生活當中讓自己停一停,沉默地專注當下,觀察自己的身體感覺、內在情緒,以及內心想法。簡單的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我們的呼吸上;如果覺察到自己當下有強烈的情緒,你可以選擇多呼吸幾次,待平靜安穩後,再將注意力擴展至整個身體
,將這份覺知帶入下一刻的生活。
.b 是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以去提升我們的覺察力。通過恒常.b 修習,我們可以在沉默中敏銳地覺察自己的內在天氣。沉默可以是平靜安穩的,也可以是壓抑無奈的,甚至是憤怒不安的。沉默的當下,將決定你內在的狀態,繼而影響你當天的心情啊。

【氧氣罩理論】
一個機會喺煩擾嘅生活中靜定下來,好好咁關懷一下自己

Details
大家可能會問,照顧自己真係咁重要咩?坐飛機嘅時候,機艙服務員都會提醒我哋:「當機艙內嘅氣壓產生變化,請乘客先為自己佩戴氧氣罩,然後再幫助同行嘅人」。呢個「氧氣罩理論」其實好簡單,如果同行嘅人需要依靠我哋,但係我哋喺事故中卻先暈倒,咁無論我哋有幾咁想照顧其他人,都只會有心無力。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要應付日常生活嘅挑戰之餘,我哋都應該抽少少時間,好好照顧自己。

【冇時間修習靜觀?】
間做練習,甚至參加為期幾日嘅退修營,大家會唔會卻步,心諗:「邊有咁多時間呢」?
Details
有興趣嘗試靜觀練習嘅話,可以下載「樂天心澄」手機應用程式,入面有好多唔同長度同種類嘅練習俾大家試下㗎:www.jcpanda.hk/mobileapp

【靜觀伸展】
都可以用靜觀嘅態度嚟伸展?
Details
靜觀伸展體現咗靜觀嘅七個態度之一——「不強求」。當我哋伸展嘅時候,如果覺得已經到咗身體嘅極限,就唔需要勉強自己再繼續伸展更多,而係等到情況好啲先再試下。喺探索限制嘅過程,容許自己帶住好奇心,去感受身體此時此刻嘅感覺。
下次做嘢做到攰攰地,大家都不妨用靜觀嘅態度嚟做伸展練習,好好照顧自己。

【蘇文朗 天朗氣澄】
我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套關於非洲的紀錄片,影片介紹了非洲不同地方的習俗和語言。其中最令
我印象深刻的是非洲南部祖魯語(Zulu)的一個常用問候語。
Details
Sawubona 這個問候語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見你」。影片解釋了 Sawubona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我看見了你的臨在——你的經歷、你的激情、你的痛苦,以及你對我有多重要」。
有些說Zulu的人認為能夠清楚看見眼前人的臨在,就是真愛的表現。
我們與親愛的人相處時,又能清楚看見他們的臨在嗎?

【靜觀ABC】


其實我哋可以用ABC

Details




【靜觀教材分享會】

同社福界嘅同工想喺學校/中心使用呢套教材與青少年共修,歡迎參加由「樂天心澄」舉辦嘅
靜觀教材分享會,活動詳情如下︰
Details



【《靜觀校園文化》新書出版】

Details




【蘇文朗 天朗氣澄】
《二二二》
Details
貓是充滿好奇心的動物,常常在觀察和探索。有句英文諺語:「curious like a cat」便是形容充滿好奇心的人

靜觀修習希望培養大家的好奇心。好奇就是以一個開放的態度來觀察和探索,不急於作判斷和下定論。當我們以好奇的態度來探索自己外在和內在的經歷,就或許能夠退後一步,更清楚澄明地覺察當下。
新的一年,祝大家大展好奇,樂天心澄!

教育心理學家
蘇文朗


【賽馬會「樂天心澄」之友】
靜觀嘅基礎知識,我哋每年都會開辦.b基礎靜觀課程♂️——一個專為學校教職員而設嘅八週課程。
臨近暑假我哋仲會有Teach .b同Teach Paws b靜觀導師訓練課程,裝備教育工作者教導學生靜觀。
Details
2)靜觀退修營、3)靜夜共修、4)靜觀分享會等等。另外,我哋會提供唔同嘅資源套俾多啲人認識
同練習靜觀。如果大家有興趣接收有關靜觀活動、課程同資源嘅最新消息,可以click入www.jcpanda.hk/joinfriend成為賽馬會「樂天心澄」之友。


【「快活」人生?】

Details

相反,當我哋放慢腳步



【十字螺絲效應】
而紅線就顯示咗佢哋係互相影響嘅。
Details
1️⃣念頭➡️情緒
假設你考緊口試,考官突然嘴角上揚,令你覺得佢好似嘲諷冷笑咁。呢個諗法自然會令你變得緊張,甚至心跳加速,結果令到你講嘢口窒窒。
以上嘅例子係由念頭帶動,順時針單向嘅反應。大家可能會覺得一切從念頭開始,但事實上,念頭丶情緒丶身體感覺同行為衝動嘅關係更複雜,可以逆時針,甚至四個方位相互影響。例如:
2️⃣身體感覺➡️念頭
可能你嗰朝飲多咗咖啡☕️,所以心跳加速同手震。但你嘅腦袋就誤解爲緊張而引發呢啲身體感覺,令你更傾向覺得考官係冷笑緊。
3️⃣情緒➡️念頭
尋日你同朋友嗌交,今日心情低落,咁就會偏向認為考官嘅行為係負面,覺得佢笑緊你。
4️⃣行為➡️念頭
你同考官嘅對答口窒窒,就覺得自己表現唔好,所以傾向覺得考官笑緊你。
靜觀幫助我哋提升覺知,意識到十字螺絲上嘅每一種經驗點樣互相影響。當覺知提升咗,我哋就無咁容易俾佢哋牽動,可以做到自主嘅選擇。

【生活上靜觀】
見到廚房有一大堆碗碟,唔多唔少都會覺得煩燥

態度嚟做家務

Details



其實靜觀可以融入生活上好多平凡嘅活動。讓靜觀慢慢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有助提升我哋嘅身心健康


【關匡宏 教養宏觀】
以下是一位家長的親身經歷:
Details
面對以上的情況,很多家長可能會說:「咁小事你唔使驚喎!」或「你怕乜啫?」,希望能藉此安慰孩子,讓他們心境平靜些。家長也可能不斷嘮嘮叨叨提醒和教導孩子應怎樣做。無奈的是,家長越是這樣,孩子的情緒卻可能越不受控。情況就有如要平伏水面的漣漪,我們若拍打壓制,漣漪不但不會平息,反而更起伏不定。
那麼,當孩子經歷負面情緒,家長可以做些什麼?靜觀的其中一種基礎態度是「接納」。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與其勉強孩子即時冷靜下來,家長或許可以帶着一顆接納的心與孩子同在,明白和諒解他的感受。即使我們不一定認同孩子的表現或行為,對孩子而言,這種接納是一支強心針,讓他更有信心面對眼前的困難。以下是同一位家長在參加家長靜觀課程幾星期後,面對類似情況的處理方法:
「這次孩子緊張時,我沒有刻意安慰他,而是跟他說:『在這情況感到緊張、擔心、有壓力是很自然的,媽媽明白你的心情。』然後與他一起做了一個簡短的呼吸空間練習,陪在他身邊。幾分鐘後,孩子竟告訴我心情平靜多了。而在接下來的比賽,孩子的表現也比之前更主動和積極。雖然最終都是落敗了,但我和孩子在應對情緒的能力卻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要平伏水面泛起的漣漪,比起勉強改變,原來懷抱着一份接納的態度,與之同在,可能來得更有效。也許,在孩子感到困苦時,家長在旁送上一份全然的接納與諒解,已經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了。
如家長希望了解更多有關靜觀的資訊,歡迎瀏覽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網頁www.jcpanda.hk,亦可成爲賽馬會「樂天心澄」http://www.jcpanda.hk/joinfriend,接收相關活動和課程的最新消息。

【考試壓力】
各位同學,又要考試喇!大家會唔會有時心跳加速,身體冒汗,無論點努力溫書都好似唔
入腦呢?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考試 #減壓

【倒數】
2022年即將完結,回顧過去一年,唔知大家有咩諗法同感受呢?
無論你覺得今年係好定壞,呢啲念頭同感覺都總有一日會慢慢離去。過去嘅改變唔到;未來
嘅亦充滿未知數,我哋能夠好好把握嘅只有現在。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Endof2022 #2023

【音樂靜觀】
唔少人平時都鍾意聽歌或者玩音樂
,其實以靜觀嘅態度聽音樂,可以更有效咁幫助我哋
穩定心神、調節心情。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靜觀音樂

【關匡宏 教養宏觀】
《「責之切」以外的選擇》
作為家長,難免會經歷親子衝突,例如遇上「教極都唔識⁉️」、「催好多次都唔溫書」、
「打機唔肯停」等情境。一貫溫柔而有耐性的家長都可能會禁不住表現「忟憎」,說出
傷害孩子的話,情緒失控時甚至會體罰孩子。
Details
為什麼家長在教養孩子時會容易反應過激? 因為當孩子學習表現欠佳,家長的腦海便很容易出現各式各樣有關孩子將來的聯想,例如考試不合格、未能入讀理想中學/大學、長大後生活欠安定等。這些聯想會為家長帶來危機感,擔心親愛的孩子將要承受威脅,於是便跌入了應對危難的「自動反應」。為了保護孩子,家長會進入戰鬥狀態,有如祖先在大草原上遇到猛獸一樣,為了保護自己和後代而與猛獸作戰。
但誰又是家長作戰的對手呢?當然就是對孩子將來構成威脅的人。諷刺的是,那不是其他人,卻正正是孩子本人。在衝突的一刻,我們會認定眼前那位「偷懶」、「拖延」、「掛住玩」的孩子威脅着孩子的將來,家長便會不自覺大聲呼喝和責備眼前人。事實上,很多家長事後也發現自己的怒氣是源於希望保護孩子,亦即是「愛之深,責之切」。
知道了教養孩子時反應過激的原因,家長又可怎樣做?研究發現靜觀練習有助減少家長在教養孩子時的過激行為。很多靜觀教養家長課程的學員均表示,在情緒激動的一刻,停下來做簡短的「呼吸空間」練習,有助覺察自己進入了戰鬥模式,也可安定心神,並從自動反應轉為自主回應。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推出了「樂天心澄」手機應用程式,歡迎家長下載,跟隨內含的聲音導航練習靜觀,學習以靜觀的態度教養孩子,減少親子衝突,改善親子關係。
下載「樂天心澄」手機應用程式:
http://www.jcpanda.hk/app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教育心理學家
關匡宏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mindfulparenting #mindfulliving #mindfullife #家長 #管教 #親子關係 #parent #parenting #parentchildrelationship

【充分的休息】
相信大家都一定聽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誠然,喺人生嘅旅途上,我哋會遇到數之不盡
嘅困難,甚至會陷入低潮,懷疑自己嘅能力,埋怨點解「諸事不順」。我哋喺咁樣嘅狀態,可
能會喪失鬥志,亦有可能會急於穩定心情同改變現狀,但卻無從入手,搞到自己好不安。
Details
正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嘅路」。當大家再遇到「諸事不順」嘅情況,不妨嘗試暫時停一停,俾身心靈得到充分嘅休息!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休息 #Rest

【靜觀安全嗎?】
究竟修習靜觀安唔安全㗎?其實靜觀就好似一般運動,適量、適度地練習有助維持身體健康;
如果未習慣就過度運動,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Details
由今日開始循序漸進咁練習靜觀,就算身處煩亂嘅世界,都可以好好咁照顧自己!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安全 #Safety

【係咪有病先要做靜觀㗎?】
科學研究證明靜觀可以幫助情緒病或者長期病患者,減少焦慮同抑鬱症狀,提升佢哋嘅生活質素。
不過係咪好似藥物咁,有病先要食,無病就唔需要修習靜觀呢?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app #靜觀app

【靜下來才能看得清楚】
當你搖動雪花球,雪花會令水變得模糊。只有靜心等待雪花沉下,你先可以再次睇到
雪花球入面嘅裝飾。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水晶球 #SnowGlobe #ClearMind

【林瑞芳 芳心輕吐】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一詞,對於靜觀修習者而言,一點也不陌生。但究竟什麽是活在當下呢?
Details
和抑鬱,正是因爲活在當下的力量。但深入一點去看,活在當下不單是注意現在這一刻⏲,更是活好
現在這一刻。因爲今天過得苟且,明天不會有希望,而昨天再好也只是今非昔比的唏噓。
再進深一點去看,活在當下更是唐代臨濟禪師所說的「隨處無事」(nothing to do, nowhere to go)。
此話聽來,頗消極負面。其實不然,假如全心全意喜愛現在這一刻所做的事情,還有別的事情想做嗎?
又假如全心全意喜愛現在這一刻所處的地方,還有別的地方想去嗎?活在當下的「隨處無事」,原來
是如此積極和正向。
你全心全意喜愛現在這一刻嗎?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總監
林瑞芳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活在當下

【靜觀與批判性思考】
靜觀強調不加批判,係咪就代表要摒棄批判性思考呢?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批判性思考 #CriticalThinking #ClearMind

【退一步海闊天空】
面對情緒風暴,「忍一時」可能睇落「風平浪靜」,但心入面依然係狂風暴雨⛈、翻江倒海。
Details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海闊天空

【認識靜觀課程】
雖然坊間有唔少靜觀課程,但適合成人嘅正規課程主要有兩個:
Details
由美國麻省大學喬.卡巴金創立,本身為咗改善長期痛症患者嘅生活質素而設計。後來,研究發現課程對其他罹患長期病或心理疾病者都有幫助,MBSR便一直發展至今。
2️⃣ 靜觀認知療法 (MBCT)
由英國牛津大學設計,將靜觀融入認知行為治療嘅理論同技巧,本來為幫助抑鬱症患者而設,但近年研究指出非患者同樣受惠。
以上兩個課程都係國際認可導師先可以任教,課程內容亦具科學實證。為咗針對唔同受眾嘅需要,其他組織亦有設計唔同課程,例如專為學校教師同家長而設嘅.b基礎靜觀課程、為中小學生而設嘅.b同Paws b課程等等,大家可以仔細研究,揀個啱自己嘅課程。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林瑞芳教授 芳心輕吐】
《聽聽心底寧靜的角落》
人生旅途總會有高山低谷,有時可能是平坦大道,前路一片光明;但有時又可能是重巒叠嶂,
看不到出路。身陷困境的時候,難免會失落、迷惘。但假如能夠退一步,靜心看清楚,或者會
發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etails
我們可能比自己所知道的更有智慧,但在失落、迷惘當中,智慧的明珠蒙塵,無法展現光芒。待我們靜定
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聲,退一步來遙看碧海青天,也許能尋找到出路,看到之前忽略的無盡可能性。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靜修

【迎接新挑戰】
開學蜜月期已過,新挑戰開始接踵而至。面對種種挑戰,大家會點面對呢?
Details
下次遇上呢個情況如果有學業壓力,我哋邀請大家嘗試靜定落嚟 ,靜靜觀察我哋自己嘅身體,。就你會發覺呢啲反應其實都只係會暫時出現嘅,甚至會仲可能見到「戰鬥」或者「逃跑」以外嘅選擇,更容易欣賞到校園生活嘅美好之處。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登高】
仲有幾日就到重陽節喇!登高⛰係重陽節嘅習俗,有冇諗過趁住今年重陽節用靜觀嘅態度登山,
欣賞下自然環境呢?
Details
行山嘅時候,不妨試下留意周邊環境帶嚟嘅感覺,例如眼前睇到山水草木嘅形態、耳邊聽到風聲蟲鳥聲、腳板底同泥地石頭嘅接觸等等,你可能會發現一趟截然不同嘅體驗㗎!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欲助人者先自助】
要救急扶危,急救員必須先確保自身安全,再去照顧傷者;
否則「救人不成反被救」,就會為其他救援人員帶嚟負擔。
Details
其實精神健康都一樣,老師同家長要照顧小朋友,如果唔識得先好好照顧自己,就會容易令自己不堪負荷,甚至喺不經意間將自己嘅負面情緒轉嫁俾小朋友。賽馬會「樂天心澄」一直都有舉辦活動,幫助老師同家長透過靜觀照顧自己,從而更有能力照顧好小朋友。希望大家可以繼續留意同支持我哋嘅活動啦!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自助

【「禪師」菲爾·積遜】
每個出色籃球員嘅背後都有一位優秀嘅教練⛹️,而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同
高比·拜仁(Kobe Bryant)嘅幕後軍師就係菲爾·積遜(Phil Jackson)。除咗球場戰術
外,積遜仲特別著重隊員嘅心理質素。
Details
積遜借助靜觀培養隊員嘅集中力,等佢哋喺吵鬧嘅籃球場內依然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喺自己嘅身體,了解身體面對壓力時發放嘅信號,面對困局時更加有效咁重新調整自己。
積遜喺《神聖籃框》(Sacred Hoops )提到:「秘訣就在於不過度思考,讓靜觀平息腦海裏的喋喋不休令身體可以以本能做到重複訓練的動作,而不會受到其他想法的阻礙。」
籃球員俾上萬位觀眾包圍,依然可以靠靜觀尋找平靜,喺比賽期間集中注意力,咁你又會點樣將靜觀融入你嘅生活?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PhilJackson #籃球

【Kitty Tsang 窩窩你的心】
《懷抱生命的全部》
與大家分享Rachel Naomi Remen醫生的故事……
Details
「在我只有三、四歲時,爸爸給媽媽買了一盒拼圖做生日禮物,媽媽開心地把拼圖塊拿出來,鋪在客廳的桌上。當時我很想參與,但爸爸媽媽並沒有告訴我那是什麼遊戲。
一天早上,趁客廳無人的時候,我走到鋪滿拼圖塊的桌子,好奇地看每一片碎塊……有些色彩繽紛,漂亮得很;有些卻灰灰黑黑,有點嚇人。於是,我靜悄悄地把那些我不喜歡的拼圖塊丢到沙發下。如是者,每一天我都趁只有自己在客廳的時候,把那些灰灰黑黑的拼圖塊逐塊藏起來。
幾個星期後,媽媽開始懊惱為什麼一直都完成不了拼圖。她細心地數拼圖塊,發現有很多塊不見了!那一刻,我唯有硬著頭皮坦白交代。媽媽知道後,就到沙發下拯救那些碎塊,然後把它們放在適合的位置。嘩!一幅美麗而平靜的沙灘夜景奇妙地出現在我眼前。」
要成就一幅完整無缺的圖畫,每一塊拼圖都有它的力量。生命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開心快樂的時刻,也會有一些灰暗不歡的片段
。面對灰暗,想推開、躲藏、逃避、裝作看不見,都是人之常情。靜觀讓我們學習以慈愛懷抱生命的全部,感受那份完整的生命。
教育心理學家
曾家儀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三步呼吸空間】
要喺陌生人面前表現自己,可能會感到焦慮,導致心跳加速,甚至呼吸困難。
Details
如果唔想俾情緒影響表現,不妨試下「三步呼吸空間」,幫自己靜定落嚟,面對挑戰。
第一步:覺察自己嘅情緒、念頭同身體感覺
第二步:專注喺腹部呼吸嘅感覺
第三步:將注意力由呼吸擴展到成個身體
呢個練習只需要幾分鐘,無論企喺度或者坐喺度做都得㗎!大家不妨到以下網站,跟住教育心理學家嘅示範影片練習吖。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大學 #港大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科學 #社科人 #JCPandA #HKU #HKUSocialSciences #SocialSciences #FOSS #Socientist #Mindfulness #靜觀 #面試 #三步呼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