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計劃策劃及施行

整裝待發

特別單元是為你即將展開的旅程而設計的。本單元會介紹「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的理念、特色、策劃和施行支援計劃的要點,認識相關的實證為本策略,幫助你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自閉特色學生的個別差異可以很大,我們會從認識「需要評估」開始,按步學習如何為自閉特色學生設計針對性的訓練。我們也會邀請支援計劃內的資深同工,分享他們在策劃和施行小組訓練時的小提示,讓你在開展支援計劃前,可以裝備好自己。

引入

第1部分 認識「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1.1 支援計劃背景

1.2 單元學習大綱

下載

1.3 我的期望

1.你期望在本單元學會什麼?有哪些學習目標?

1.4 前測

下載

引入

第1部分 「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支援訓練的理念

1.1 支援計劃知多少?

1.2 支援計劃特色

1.3 小測驗

 

1.導師主要的職責,是為有自閉特色的學生提供「三層支援架構」中的第幾層支援?

  1. 第一層
  2. 第二層
  3. 第三層
  4. 第二和第三層

(正確答案:B.第二層)

 

2.導師應與哪些人保持緊密的聯繫?

  1. 家長
  2. 老師
  3. 學校協作人員
  4. 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D.以上皆是)

 

1.4 參考資料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第二章策劃及施行支援計劃

第1部分 支援計劃的起步點

1.1 支援計劃孖寶:網上學習平台

1.2 訓練範疇對對碰

1.3 支援計劃孖寶:小組訓練資源套

1.4 小測驗

1.影片提及的「支援計劃孖寶」是指哪兩項工具?

  1.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走進自閉特色的世界」網上學習平台
  2.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
  3. 香港大學「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網頁

(正確答案:A.「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走進自閉特色的世界」網上學習平台; B.「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

 

第2部分 學生需要評估

2.1 第一節不似預期

Andy 粗略地參考了「支援計劃孖寶」,決定為星星小學的學生提供有關情緒的訓練。

Andy 設計了支援計劃後,開始到學校提供小組訓練!結果……

小組第一節進行得不太順利,Andy有點失望,並於事後與同事Christy以WhatsApp對話。

你認為他主要的問題是什麼?

 

2.2 小組訓練施行步驟

 

2.3 需要評估

2.4 多方面收集資料

要進行「需要評估」,應盡量多方面收集有關學生的資料,導師可參考以下方法和渠道:

問卷和量表

  • 導師可以請家長或熟悉學生的教職員,就學生表現或需要填寫問卷,以了解學生的需要

 

面談

  • 導師分析問卷結果後,若學生需要跟進的範疇較多,可於與家長、老師面談時,請他們按關注度排優次
  • 若導師大概已掌握學生的訓練需要,可向他們更深入了解相關範疇,或釐清問卷評分不吻合的地方
  • 也可收集有關學生的興趣、強項和曾經接受的支援服務等資料
  • 若未能安排面談,可請老師或家長簡單記錄他們認為學生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 以上資料可幫助導師訂定更詳細的小組和個別目標,也有助設計教學情境

 

學生紀錄

  • 導師可以分析學生各種學習和行為紀錄,例如:個別學習計劃(IEP)、評估紀錄、習作、手冊等,以了解學生的需要
  • 可留意學生除自閉特色外,有沒有其他特殊需要,例如:語言障礙或專注力不足等
  • 以上資料可幫助導師更了解學生,從而設計更適合他們的課節

觀察和測試

 

  • 如可行,導師可於課堂、小息、集會時觀察學生的表現,以了解其日常情況
  • 也可整合之前收集的資料,重點觀察學生較弱或較有需要的範疇,或於小組訓練前,邀請學生進行簡單的活動或遊戲,以測試學生在該方面的實際能力
  • 如時間不許可,可先訂定大致的訓練範疇,於小組第一節評估學生該方面的能力,然後按學生的表現調節小組和課節目標,再進行第二節小組訓練

 

2.5 問卷紅黃綠

一齊來投票,看看其他學員是否和你選擇的一樣

1.根據以下學生的問卷結果,你認為他目前最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可選多項)

A.課堂適應能力

B.靈活性

C.高階思維

D.溝通技巧

E.社交思維

F.社交解難能力

G.友善行為

H.朋輩關係及社交動機

I.情緒理解及表達

J.情緒調控及預防情緒失衡

K.局限興趣及重覆行為

 

2.6 LSEAQ 簡短版使用錦囊

2.7 新組 vs 舊組?

2.8 小測驗

1.「小組施行步驟」的第一步是:

  1. 找出需訓練的目標技能
  2. 收集基線數據
  3. 進行小組訓練
  4. 安排小組課節

(正確答案:A.找出需訓練的目標技能)

 

2.「需要評估」應透過以下哪些方法收集有關學童的資料?(可選多項)

  1. 問卷
  2. 測驗卷
  3. 面談
  4. 學生紀錄
  5. 觀察和測試

(正確答案:A.問卷; C.面談; D.學生紀錄; E.觀察和測試)

 

第3部分 訂定小組目標和安排

3.1 「共同需要」考考你

一齊來投票,看看其他學員是否和你選擇的一樣

1.從問卷的結果,大家觀察到六名學生有什麼共同需要?(可選多項)

 

A.課堂適應能力

B.靈活性

C.高階思維

D.溝通技巧

E.社交思維

F.社交解難能力

G.友善行為

H.朋輩關係及社交動機

I.情緒理解

J.情緒表達及調控

K.局限興趣及重覆行為

2.從家長的評語紀錄,你認為以下哪些是合理的結論?(可選多項)

A.四名學生都喜歡巴士

B.四名學生都有情緒調控的困難

C.學生G、H、I 經常發脾氣

D.學生J 於調控過度興奮的情緒上出現困難

E.大部分學生給人沒禮貌及自我中心的印象

F.所有學生都不會跟別人打招呼

3.2 如果學校不止一組

3.3 目標對對碰

3.4 訂立目標

導師可根據小組學童的共同需要訂立目標。目標可分為以下三類:

基本概念

  • 學習技能往往需要由淺入深,依循學習階梯進行
  • 如學童未能掌握較基礎的技能(例如﹕解讀基本情緒或別人的想法),將較難學習更高階的技能(例如﹕社交思考或按社交情境調整自己的行為)
  • 導師在訂立目標時,應留意該技能的學習階梯和學童的程度,並應從學童的起步點,一步步由淺入深地講解概念

小組目標

個別目標

課節目標

3.5 Andy的小組目標

1.能保持冷靜

(參考答案:當別人讓我感到煩擾時,能運用「停、想、選、做」的策略調控情緒)

2.有更佳的社交技巧

(參考答案:能恰當地跟別人打招呼及回應別人的招呼)

3.6 小組安排錦囊

  • 完成分組及訂立小組目標、個別目標和課節目標後,便來到「小組施行步驟」的第三和第四步

  • 小組開始前,導師應評估及收集每名學童於特定目標方面的表現數據
  • 例如,可以邀請老師按學童對目標的掌握程度,給予評分,或讓學童進行與目標相關的測試,以確定學童組前的能力
  • 本章稍後部分再作詳細討論

與學校安排小組課節時,要注意:

 

  • 小組節數、時間和地點的安排,應盡量避免學童因與學校活動等而需要缺席
  • 小組節數不少於12節會較理想
  • 恰當的課節時間,避免教導時間不足或導致學童過度疲累

3.7 小測驗

1.訂立個別目標時,我們可以按照哪些原則?

  1. 按訓練技巧的複雜性
  2. 按內容數量
  3. 按需要協助的程度
  4. 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D.以上皆是)

3.7 小測驗

1.訂立個別目標時,我們可以按照哪些原則?

  1. 按訓練技巧的複雜性
  2. 按內容數量
  3. 按需要協助的程度
  4. 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D.以上皆是)

2.最後, Andy為星星小學的學童訂立了以下小組目標:

  • 能展示恰當的社交禮儀,包括打招呼、運用禮貌字詞、作自我介紹及表示歉意
  • 能預防及處理情緒的失衡
  • 當情緒失衡時,能運用「停、想、選、做」策略來調控情緒

你認為這些目標明確嗎?

  1. 明確
  2. 不明確

(正確答案:A.明確)

 

第4部分 課節流程及課程編排

4.1 課節流程你知麼?

4.2 各部分的重要性

4.3 課節部分逐個捉

讓我們透過一個真實的課節,更深入了解當中的流程和不同部分吧!

  • 首先,導師約用10分鐘,與學生重温上一節的內容
  • 除簡要回顧上一節的重點外,導師也可進行一些能評估學生掌握程度的活動 ,例如運用學生的功課作提問、重新施行上一節的練習活動等
  • 有需要時,導師或要按學生的表現適當地鞏固上一節的技巧

  • 導師會透過進行與主題相關的引入活動,引起學生對該主題的興趣,並讓學生對該節教授的重點有基本概念
  • 導師可藉提問學生過去的自身經驗,勾起學生對主題的已有知識,助他們把新學的概念連繫過去的知識與經歷,並能更有系統地歸納所學的資訊
  • 導師也可因應學生的表現或常用詞彙調節訓練內容
  • 注意:不要急於此部分講解內容,宜把焦點放於學習該技能的重要性和意義上

  • 於「主題教學」,導師可更深入向學生講解學習該技能的重要性,並具體闡述技巧和涉及的步驟和細節。例如,在教授情緒時,導師可先與學生討論三種進階情緒(例如:興奮、自豪和尷尬)的定義,然後再深入講解每種情緒相關的表情、動作和副語言
  • 解說各種技巧時,導師應清晰講解當中的步驟,多引用例子,並盡可能作具體示範。
  • 導師把技巧講解越具體、仔細,學生便越容易掌握,成功運用技巧的機會也更大

  • 透過「主題教學」 ,學生雖對所學的技能有些概念,但並不代表能立即應用,或很純熟地於日常情境展示
  • 在此部分,導師可提供練習機會或應用活動,讓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技巧。例如,在「主題教學」教授學生高階情緒後,可再安排兩至三個練習活動,幫助學生運用線索,推敲圖畫和角色扮演中主角的情緒
  • 導師可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提示和指導
  • 學生如未能在一節內掌握或應用技能,導師應於其後的課節提供更多練習和鞏固機會
  • 注意:在整個小組訓練課程中,導師應持續觀察和評估學生的進度,靈活地調節課程和活動內容

  • 導師應盡量預留時間作總結,重申該課節的重點(take home message)
  • 也可透過提問等方法,評估學生掌握程度。有需要時,按學生表現調整下一節內容

  • 最後,導師可安排簡單的功課,助學生應用和類化課堂所學
  • 讓家長和學校人員了解小組的內容,協助學生延伸所學至日常應用
  • 也可透過功課評估學生的應用表現,或收集學生的日常生活實例,作教學或練習情境之用

4.4 想一想

1.學校人員觀察某小組時,發現導師的課程編排有點奇怪。試分享你對以下課程編排的意見。

4.5 課程的統整性

4.6 小測驗

1.於「回饋及總結」部分,導師主要做什麼?

  1. 回顧是節的內容及重點
  2. 與學生一起檢視他們於小組的表現
  3. 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
  4. 檢視學生對課節內容的掌握
  5. 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E.以上皆是)

 

2.以下是導師A教授「溝通技巧」的課程編排,你認為導師A 有什麼要注意?

第 1 – 4 節:如何開展及進行對話
第 5 – 7 節:用恰當的音量和語速表達自己

  1. 編排課節時沒有循序漸進,反而先教了比較複雜的概念
  2. 沒有把相同主題的課節組合一起連貫教授
  3. 於一個主題的後段,沒有編排時間讓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
  4. 課程編排恰當

(正確答案:A.編排課節時沒有循序漸進,反而先教了比較複雜的概念)

 

第5部分 進行小組訓練

5.1 你會如何回應?

5.2 「特色」訓練策略

5.3 情緒高漲怎麽辦?

一齊來投票,看看其他學員是否和你選擇的一樣

1.學生A每逢玩遊戲輸了,情緒便很高漲,更會高聲指罵組員不濟,害他輸掉遊戲。 如果你是Andy,當學生A出現情緒行為問題時,會怎樣應變?

A.嘗試威嚴地請學生A冷靜,確保安全

B.安排學生A 坐在課室一角,自我冷靜

C.嘗試了解學生A情緒高漲的原因,並引導他用方法舒緩情緒

D.轉移學生A的注意力,以幫助他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5.4 行為管理及照顧差異

小組學生可能有較大的個別學習差異。導師教授技能時,需顧及每位學生的能力,同時也要管理好學生的行為。希望以下小貼士能幫助你!

行為管理及應變技巧

照顧個別差異的技巧

5.5 具質素的訓練計劃

 

5.6 小組訓練觀課紀錄表

  • 剛才遊戲中的選項,均摘自「小組訓練觀課記錄」表格,它列出了一個具質素的訓練計劃所包含的重要元素,亦即本章主要分享的內容
  • 導師可以參考該表,檢討個人於「整體訓練計劃」、 「課節設計」和「訓練技巧」三個範疇上,不同項目的表現
  • 導師亦可與其他導師進行朋輩觀察,互相就表格內的項目給予意見
  • 導師可於「學習資源」下載相關表格

5.7 小測驗

1.以下哪些教學策略能對應自閉特色學生的學習特色?(可選多項)

  1. 提高說話聲量
  2. 教學方法需直接、具體和指引明確
  3. 善用學生的強項和興趣
  4. 預留課節時間和學生談天
  5. 提供練習、應用和類化技能的機會
  6. 給予大量書寫習作

(正確答案:B.教學方法需直接、具體和指引明確; C.善用學生的強項和興趣; E.提供練習、應用和類化技能的機會)

 

2.如果小組內有能力較弱的學生,導師

  1. 小組進行時, 安排協作人員坐在學生的旁邊,作即時指導及協助
  2. 提供簡化版的工作紙及習作
  3. 與學校溝通,除小組訓練外, 安排學生接受個別輔導,助他理解及鞏固小組所學
  4. 以上皆可

(正確答案:D.以上皆可)

 

第6部分 配套服務

6.1 分工合作

6.2 小伙伴大成就

6.3 配套服務

目的:

  • 提升老師對自閉特色學生的認識,並協助他們將小組訓練元素延伸至課堂上
  • 例子:
  • 邀請學校人員觀課並參與學生小組訓練
  • 導師與老師面談,並作個別或小組形式的諮商
  • 於教職員講座或工作坊,分享如何支援有自閉特色的學生

目的:

  • 讓家長進一步掌握教導自閉特色孩子的知識和技能,並將訓練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例子:

  • 設定小組家課冊,建立與家長溝通的平台
  • 邀請家長觀課
  • 舉辦家長小組或工作坊,分享如何支援有自閉特色的子女
  • 導師與家長面談,並作個別或小組形式的諮商

目的:

  • 推動學校的共融文化,讓同學互相認識各人的特色
  • 透過自然介入的機會,促進自閉特色學生應用所學技能

例子:

  • 安排自閉特色學生邀請朋友參與社交聚會
  • 邀請友伴成為小導師、愛心大使
  • 進行校本、班本共融教育活動

6.4 小測驗

1.安排朋輩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可選多項)

  1. 推動學校的共融文化,讓同學互相認識各人的特色
  2. 透過自然介入的機會,促進自閉特色學生應用所學的技能
  3. 提升朋輩的技巧,讓他們能協助自閉特色同學將訓練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正確答案:A.推動學校的共融文化,讓同學互相認識各人的特色; B.透過自然介入的機會,促進自閉特色學生應用所學的技能)

第7部分 成效評估

7.1 有效的(減肥)計劃

一齊來投票,看看其他學員是否和你選擇的一樣

1.假設你的好友需要積極減肥,你會建議他如何訂定一個有效的減肥計劃?他可以如何循序漸進進行計劃?(可選多項)

A.訂立每天的運動時間表

B.設定一個超級獎勵

C.量度體重、脂肪比例等的基線,將來作對比

D.訂定多項設實可行的短期目標,以達致長期目標

E.記錄每次的表現,以檢視個人進度

F.有需要時,按進度調整目標和方法

G.持續給予精神鼓勵

7.2 文件天天都多?

Andy 在星星小學舉辦的小組越來越順利,但剛發現有不少文件要處理,他再次請教同事 Christy。

7.3 學生進展要清楚

7.4 成效評估

常用的成效評鑒和紀錄表格


目的:就訓練目標,比較學生於小組前後的日常表現

填寫人員:學校協作人員

時間:小組進行前、小組完結後

  • 為了解學生是否有持續應用於小組所學的技能,可請學校協作人員於小組完結後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後),再次填寫表格
  • 如學生的表現未如理想,可與老師、家長或其他學校人員一同檢視原因,作為提供進一步訓練或支援的參考

目的:收集各持分者對小組成效的意見

填寫人員:家長、學校協作人員、學生本人、學生支援組成員

時間:小組完結後

  • 在安排學生填寫小組檢討問卷時,導師可以向低年級或能力較弱的學生朗讀及簡要講解題目的意思,以確保他們明白問卷的內容

  • 在搜集不同資料及持分者的意見後,導師可以把它們整合在此報告中
  • 報告能有系統地記錄整個小組的成效和學生的表現和需要,有助來年設計支援計劃
  • 尤其當導師有更替時,報告也能確保學生來年仍得到延續的訓練
  • 導師也可以把報告或部分內容與學校分享,讓學校能為學生安排後續支援

7.5 小測驗

1.根據以下「小組訓練成效評核表」,哪項描述正確?(可選多項)

  1. 整體來說,學生A、B、C、E、F 於社交及情緒調控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三項目標的掌握程度也很理想
  2. 學生D的進步較少
  3. 學生D能從小組學到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在情緒調控的範疇上卻沒有太大進步

(正確答案:A.整體來說,學生A、B、C、E、F 於社交及情緒調控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三項目標的掌握程度也很理想; B.學生D的進步較少; C.學生D能從小組學到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在情緒調控的範疇上卻沒有太大進步)

第8部分 小結

8.1 小結

自閉特色學生的個別差異可以很大,所以本支援計劃沒有特定的課程。在本章,我們認識了如何從「需要評估」開始,一步步為小組學生設計針對性的訓練。

導師可按照「小組施行步驟」策劃及施行小組。

第一步是「需要評估」。無論是新開辦的小組,或延續往年的「舊組」,導師都應盡量從多方面收集有關學生的資料,了解學生的需要,繼而為他們訂定最適切的目標。 需要評估並非一次性的 。導師應持續評估及檢視學生的需要和表現,並按他們的表現,靈活調節小組目標和內容。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組的「學習、社交及情緒適應問卷(簡短版)」(LSEAQ-S) (2020) 以香港學生的常模作對比,是其中一份可以參考使用的問卷。透過對比相同性別、年級的一般學生的表現,導師可以大概知道,自閉特色學生為應付日常的要求,當前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第二步,導師應盡量把能力或發展階段相近的學生編於同一組,同時也要留意他們的訓練需要,並平衡學校的要求。

接着,導師要為小組學生訂定小組目標、個別目標和課節目標。目標應盡量明確、可觀察和可評核。至於個別目標,導師可參考三項原則,訂定更切合個別學生需要的目標。

我們的支援計劃是一個着重心理教育的介入小組(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因此小組訓練同時強調「知識」和「技巧」,以提升學生應用所學的動機和能力。有系統、循序漸進的教學安排,能促進自閉特色學生的學習。另外,課程整體的編排亦會影響訓練的成效。

導師應選取切合自閉特色學生需要的訓練策略和教具。教授技能時應顧及每位學生的能力,並管理好學生的行為。

最後,我們討論了有關學校協作人員的角色、支援計劃的其他配套活動,以及成效檢討方法,目的是令整體支援更有系統和更趨完善。

有需要時,記得「支援計劃孖寶」能幫助你!

在下一節,我們不妨聽聽資深同工的心得分享!

 

8.2 心得分享

8.3 參考資料

  • Tse, H. M., Ho, I. T., & Wong, K. (2021). The Learning, Social and Emotion Adapta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A Measure of Adaptive Behavior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Research, 14(5), 959–972.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八冊 情緒理解及調控》。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九冊 處理分歧及協商》。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十二冊 升中適應》。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八冊 思考及學習技巧》。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九冊 處理分歧及協商》。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十二冊 生活技能》。香港賽馬會。
  • 東華三院(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六冊 友好行為》。香港賽馬會。
  • 東華三院(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五冊 友好行為》。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一冊 學習及自我管理》。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五冊 社交思維》。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十冊 自我倡導》。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一冊 學習及自我管理》。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四冊 社交思維》。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十冊 自我倡導》。香港賽馬會。
  • 香港耀能協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四冊 心智解讀》。香港賽馬會。
  • 香港耀能協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十一冊 朋輩共融》。香港賽馬會。
  • 香港耀能協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七冊 情緒理解及調控》。香港賽馬會。
  • 香港耀能協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十一冊 朋輩共融》。香港賽馬會。
  • 救世軍(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二冊 基本溝通技巧》。香港賽馬會。
  • 救世軍(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三冊 交談技巧》。香港賽馬會。
  • 救世軍(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二冊 溝通技巧》。香港賽馬會。
  • 救世軍(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三冊 交談技巧》。香港賽馬會。
  • 教育局(2018)。《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 學校支援模式運作手冊(小學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教育局(2018)。《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 學校支援模式運作手冊(中學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組 (2018)。〈學習、社交溝通及情緒表現問卷 —— 家長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組(2020)。〈學習、社交及情緒適應問卷 —— 標準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組(2020)。〈學習、社交及情緒適應問卷—— 簡短版 (LSEAQ-S)〉。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組(2020)。《學習、社交及情緒適應問卷—— 簡短版 (LSEAQ-S)」使用手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 新生精神康復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七冊 朋輩相處》。香港賽馬會。
  • 新生精神康復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六冊 朋輩相處》。香港賽馬會。


第三章實證為本策略

第1部分 簡介

1.1 實證為本策略:簡介

在之前的章節,我們了解到要有效地訓練有自閉特色的學生,「小組施行步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架構。

除了小組施行步驟外,導師採用的訓練策略也會影響小組訓練的成效。

鑑於自閉特色學生的差異,沒有一套介入訓練方法能切合所有自閉特色學生的需要 (Odom, Hume, Boyd & Stabel, 2012)。

有學者檢視了不同的訓練策略,識別出27種適用於自閉特色學生的實證為本策略 (Wong et al., 2015)。導師可在設計訓練計劃及教學過程中,選取不同的實證為本策略,以回應不同學生的需要。

接着,跟大家分享常用於小組訓練中的八種策略。

 

1.2 投票時間

一齊來投票,看看其他學員是否和你選擇的一樣

1.以下是8種常用的實證為本策略,請選出你最常使用的方法。(可選多項)

A.工序分析

B.示範

C.影像示範

D.提示

E.視覺支援

F.增強法

G.自然介入

H.提升自我管理

第2部分 工序分析

2.1 「工序分析」簡介

2.2 「工序分析」實例

 

2.3 考考你

1.Andy想教授學生以下目標行為:當別人在玩遊戲時,能合宜地加入及參與遊戲。他可以把這技巧分拆成哪幾個小步驟?

試透過觀察影片,把技巧分拆成小步驟。

(答案: 步驟1:走近正在玩遊戲的人 步驟2:眼睛看着對方 步驟3:用友善的語氣問對方:「我可以一起玩嗎?」 步驟4a:如別人說「可以」,就參與遊戲 步驟4b:如別人說「不可以」,可以先等一等,然後再詢問或嘗試遊說對方讓自己參與,例如說:「你的陀螺看來很厲害,可以讓我試玩一次嗎?」)

2.4 「工序分析」小貼士

2.5 小測驗

1.工序分析最主要的作用是:

  1. 讓學生發展自己的強項
  2.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需要
  3. 讓學生學習技能時學會自我監察
  4. 讓學生學習技能時有更直接、具體和明確的指引

(正確答案:D.讓學生學習技能時有更直接、具體和明確的指引)

 

2.導師應該把複雜的技能分成最少十個或以上的步驟。

(正確答案:B.)

 

3.當學生記不了分拆出來的步驟,導師可以:

  1. 為每個步驟配上圖像
  2. 突顯及強調步驟的重點字眼
  3. 把重點字眼編成容易記的口訣
  4. 以上皆是

(正確答案:D.以上皆是)

 

第3部分 示範和影像示範

3.1 「示範」簡介

 

3.2 考考你

3.3 「示範」小貼士

 

以自然的表達方式作示範

  • 示範時,導師不需以誇張的動作或極慢的速度進行,以免令學生誤以為那是該目標行為的進行方式
  • 例如,當教導學生友善地跟別人打招呼時,聲線或面部表情不需特別誇張。否則,學生日常跟別人打招呼時, 可能也會用同樣誇張的表達方式
  • 如果想學生看清楚點,可用稍後講解的「影像示範」策略,定格或重播影片

配以口頭講解

  • 示範時,導師除了示範動作,可配以口頭講解,提醒學生觀察時要留意的地方,助他們更容易理解該技巧的要求

重複示範

  • 導師可按學生的能力,決定示範技能的次數
  • 一般來說,當教授新技能時,應重複示範技巧最少兩至三次,讓學生理解該技巧的要求

提供練習機會

  • 部分學生或許能理解技巧的重點,卻未能有效實踐,例如﹕知道深呼吸的步驟,但實踐時呼吸卻短而急速
  • 導師在示範後,應向學生提供練習技能的機會,並在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完成

3.4 「影像示範」簡介

3.5 「影像示範」一問一答

1.在剛才的影片中,導師播放了多少次「示範影片」?

  1. 0
  2. 1
  3. 2

(正確答案:C.2)

(解說:重複播放示範片段,能幫助學生更容易明白及掌握技巧。)

2.導師播放影片前,有沒有向學生預告內容?

  1. 沒有

(正確答案:A.有)

(解說:導師不需要於播放影片前詳細講解影片內容。但因部分自閉特色學生有時在認人方面有困難,導師可以在播放影片前,先提示學生要留意那一位人物,或簡介影片中會出現的人物。導師拍攝示範短片時,亦可以特意安排人物的打扮有明顯分別,以幫助學生分辨不同的角色。)

3.導師為什麼在中途暫停影片?

  1. 讓學生休息一下
  2. 讓學生更留意及深入了解技巧的步驟
  3. 提示不專心的學生要全身聆聽

(正確答案:C.提示不專心的學生要全身聆聽)

(解說:在適當的地方暫停影片,以引導學生留意當中的重點。)

4.導師為什麼以問答形式與學生討論影片內容?

(解說:與學生談論影片的重點時,可以多採用問答形式,這除了能令過程更互動,也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3.6 小測驗

1.教授新技巧時,導師應重複示範技巧最少2至3次。

(正確答案:A.是)

 

2.示範技巧後,導師應該:

  1. 講解另外一種新技巧
  2. 提供機會給學生練習
  3. 請學生下課後自己多練習

(正確答案:B.提供機會給學生練習)

 

3.在運用影片示範時,導師不應在重播影片時暫停,因為會影響課堂的流暢度。

(正確答案:B.非)

 

第4部分 提示

4.1 「提示」簡介

1.在影片中,導師用了哪些提示方法?(可選多項)

  1. 視覺提示
  2. 口頭提示
  3. 手勢或動作提示
  4. 觸體提示

(正確答案:A.視覺提示; B.口頭提示; C.手勢或動作提示)

 

4.2 「提示」四大類

4.3 考考你

導師已教授學生多留意別人的需要,並適時提供幫助。

為測試學生能否做到目標行為,導師假裝不小心把一疊紙卡掉到地上,看看學生會否幫忙執拾。可是,學生沒有反應。導師可以怎樣提示學生?

請按以下的提示類別 ,各想出一個提示學生的方法,並在空格內輸入答案。

 

1.視覺提示

(參考答案 :導師可展示「幫忙提示卡」或做出一個不開心及皺眉的表情)

 

2.口頭提示

(參考答案 :導師可說:「我希望你可以幫助我。 」或問學生:「你認為我現在有什麼想法?你可以怎樣做,給別人一個好印象?」)

 

3.手勢或動作

(參考答案 :導師可指着地上的紙卡)

 

4.觸體提示

(參考答案 :導師可握着學生的手執拾紙卡)

 

4.4 你會怎樣做?

4.5 小測驗

1.當學生不懂回答題時,導師應立即給予正確的答案。

(正確答案:B.非)

(解說:導師應逐步引導學生尋找答案,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2.請在方格內列出四種常見的提示種類。

(答案:口頭、視覺、手勢或動作、觸體)

 

第5部分 視覺支援

5.1 考考你

1.以下哪些支援屬於視覺支援? (可選多項)

  1. 海報
  2. 時間表
  3. 地圖
  4. 視覺提示卡
  5. 組織圖
  6. 文字

(正確答案:A.海報; B.時間表; C.地圖; D.視覺提示卡; E.組織圖; F.文字)

 

5.2 「視覺支援」簡介

5.3 視覺支援 Dos and Don’ts

5.4 「視覺支援」小貼士

5.5 小測驗

1.小組有6位一年級學生。設計海報及提示卡時,你應該:(可選多項)

  1. 用越多字越好
  2. 用字較簡單易明
  3. 避免在海報或提示卡上寫太多字
  4. 用很小的字體

(正確答案:B.用字較簡單易明; C.避免在海報或提示卡上寫太多字)

 

2.一般來說,在小組中張貼的視覺支援包括哪些內容?(可選多項)

  1. 課堂規則
  2. 行為獎勵計劃
  3. 本節重點
  4. 小組舉行日期和時間
  5. 上一兩節的重點

(正確答案:A.課堂規則; B.行為獎勵計劃; C.本節重點; E.上一兩節的重點)

 

第6部分 增強法

6.1 考考你

1.在片段中,導師有沒有使用增強法?

  1. 沒有

(正確答案:A.有)

 

2.在片段中,導師觀察到學生什麼行為而作出讚賞?(可選多項)

  1. 當學生安坐在座位上
  2. 當學生大聲說話
  3. 當學生答對問題
  4. 當學生勝出遊戲
  5. 當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6. 當學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正確答案:A.當學生安坐在座位上; C.當學生答對問題; E.當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6.2 「增強法」簡介

6.3 「增強法」小貼士

  • 若要發揮增強法的效用,選取學生受落及喜歡的獎勵非常重要。導師如何得知學生的喜好?
  • 導師可以觀察學生對口頭肯定是否受落,看看是否足以提升學生做出恰當行為的動機。 相比實質的獎品,有些學生可能更喜歡口頭的肯定和鼓勵
  • 另外, 有些學生可能需要實質的獎勵或更具體的肯定,例如在白板畫上剔號、貼上星星貼紙,或實質的獎賞, 他們才有較高的動機展現好行為

  • 除了即時的獎品(例如﹕零食、扭蛋、文具),導師可以考慮讓學生累積所獲的分數,以換取心儀禮物(例如﹕桌上遊戲、電子遊戲等較昂貴的獎品)
  • 除了實質的獎品,也可安排學生感興趣的特別活動作為獎勵(例如:看電影、去快餐店吃飯等)
  • 導師可以與老師和家長溝通,並在他們同意下嘗試安排上述活動作獎勵。多元化的獎勵對高小或中學生尤為重要

導師可以透過以下四個簡單步驟,找出學生喜歡的獎勵或獎品:

  1. 派發印有不同獎勵的字條,例如模型、文具、零食等。當中有數張空白的字條可供學生自由填寫,但要提醒學生有價錢上限
  2. 請學生把字條分成兩類,分別是「喜歡的獎勵」與「不喜歡的獎勵」
  3. 請學生把喜歡的獎勵排序
  4. 請學生把喜歡的獎勵及次序記在工作紙上,以便導師日後參考

這方法對一些不想公開自己心儀獎品的中學生尤為有效

  • 導師可與學生共同訂定獎勵計劃的目標與準則,例如:如何得到分數、要儲多少分才能得到獎勵
  • 導師還要配合視覺支援,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進度,並且在學生達到目標時立刻給予肯定和分數。這可令學生有更大的動力去完成計劃

  • 當導師初次引入增強法時,獎勵或讚賞的次數可能需較頻密(例如每5分鐘作一次口頭肯定) ,以令學生明白導師對他們的期望及增加學生做好行為的動機
  • 若學生已建立了很高的改善行為動機,導師可考慮逐步減少增強法的使用,並相隔較久才獎勵學生
  •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學生不需依賴增強法,在自然的環境下,仍然努力改善及調節自己的行為

  • 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係、 設計互動有趣的活動 , 以及與學生並共同訂定有意義的目標,均可提升學生的內在動機,讓他們更樂意學習和展現相關行為

 

6.4 小測驗

1.若要發揮增強法的效用,導師應選取:

  1. 貴重的禮物
  2. 學生喜歡的獎勵
  3. 益智及有教育意義的獎品
  4. 一般小朋友喜歡的東西

(正確答案:B.學生喜歡的獎勵)

 

第7部分 自然介入

7.1 「自然介入」簡介

7.2 「自然介入」小貼士

7.3 小測驗

1.「自然介入」的主要目的是:

  1. 讓學生明白一些有關社交概念的理論
  2. 促進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練習、應用和類化所學到的技能
  3. 讓學生休息及輕鬆一下
  4. 讓導師休息一下

(正確答案:B.促進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練習、應用和類化所學到的技能)

 

2.以下哪些情境中, 導師運用了「自然介入」策略?(可選多項)

  1. 導師在教授「友好及分享」行為後,於小息時給予其中兩名學生一些零食,以提供機會讓他們練習分享的行為
  2. 導師在教授情緒調控後,請學生一起練習深呼吸三次
  3. 導師於教授何謂好印象後,播放一些影片,請學生判斷片中主角是否給人好印象
  4. 導師先教授有關好印象的課題,然後安排學生一起玩桌上遊戲,並在過程中引導他們做出給別人好印象的行為

(正確答案:A.導師在教授「友好及分享」行為後,於小息時給予其中兩名學生一些零食,以提供機會讓他們練習分享的行為; D.導師先教授有關好印象的課題,然後安排學生一起玩桌上遊戲,並在過程中引導他們做出給別人好印象的行為)

 

3.進行實踐活動前,導師可與學生作出什麼準備,並於活動時,按需要作出「自然介入」?(可選多項)

  1. 了解學生的目標
  2. 事前先與學生討論可能會出現的情境
  3. 事前進行角色扮演
  4. 重温小組常規

(正確答案:A.了解學生的目標; B.事前先與學生討論可能會出現的情境; C.事前進行角色扮演)

 

第8部分 自我管理

8.1 「提升自我管理」簡介

8.2 「提升自我管理」Q&A

如何提升學生的自我監察能力?

  • 在剛才的示範片段中,導師把學生的表現攝錄下來,並讓學生在自評前觀看影片,幫助他們更準確評價自己的表現
  • 這方法可用於不同學習範疇。例如,學生在學習監測並評價自己與別人談天時能否不離題。導師可以把學生練習談天的情況拍下來,然後重播並適時停頓,指出學生在哪時貼題或離題。這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從而提升自我監察的能力
  • 當然,攝錄學生的表現前,須取得他們及家長的同意,並於事後盡快把影片刪除

「提升自我管理」策略也適用於能力較弱的學生嗎?

大部分學生對自我管理的概念較陌生,能力較弱的學生更難掌握這技巧。這時,導師可考慮作以下調適:

  • 第一,簡化評分方法。例如以「哈哈笑」和「傷心臉」來代表達標與否。如果學生表現達標,並能準確評價自己的表現,可得2分;如學生未能準確評價自己的表現,但導師卻認為他表現達標,可得1分作鼓勵
  • 第二,縮短學生需自我檢視的時間。例如,小組學生需檢視自己過去30至45分鐘的表現,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只需檢視過去10分鐘的表現
  • 第三,訂立數量化的目標,例如「於10分鐘內舉手兩次回答問題」,並於行為出現時請學生立即記錄下來。當回顧和評價時,該學生便可以依據已記下的數據作自我評價

8.3 小測驗

1.第一次評分:

(答案:1)

 

2.第二次評分:

(答案:2)

 

3.「提升自我管理」策略的目的是:(可選多項)

  1. 讓學生檢視別人的表現及告訴老師
  2. 讓學生檢視及改善自己的行為表現
  3. 讓學生更獨立
  4. 減低學生依賴成人的督促
  5. 增加學生尋求別人幫忙的次數

(正確答案:B.讓學生檢視及改善自己的行為表現; C.讓學生更獨立; D.減低學生依賴成人的督促)

 

第9部分 小結

9.1 小結

有學者檢視了不同的訓練策略,識別出27種適用於自閉特色學童的實證為本策略 (Wong et al., 2015)。

工序分析(Task Analysis)就是把複雜的技巧分拆成小步驟,逐步教授,讓學生更易掌握所學的技巧。

示範(Modeling)就是導師示範目標行為,並引導學生模仿。某些目標行為較難親身示範或即場示範,導師可以透過播放影片(「影像示範」Video Modeling),讓學生明白及模仿目標行為。

有時學生需要導師的額外指導,才能逐漸掌握目標行為,我們稱之為「提示」(Prompting)。提示主要分為四類,分別為:口頭提示、視覺提示、手勢或動作提示及觸體提示。

在教導有自閉特色的學生時,除口頭解說外,使用不同的視覺支援(Visual Supports)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並助他們獨立完成所學的技巧。

增強法(Reinforcement)就是當學生表現理想行為時,導師能予以獎勵或口頭讚賞,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行為的動機。

自然介入(Naturalistic Intervention)就是在自然的情況下安排及引導學生練習目標行為,並讓學生於成功做到該行為後得到自然的回饋,從而幫助他們類化技巧並提升運用該技巧的動機。

導師在技巧訓練中加入自我管理 (Self management) 元素,讓學生了解自己需改善的目標,並學習準確地對個人表現作監察及評該,繼而在有需要時調控思想或行為,以作出改善。這策略不但能能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且令他們能更獨立自主,減少依賴成人的督促。

9.2 參考資料

  • Elmose, M. (2016).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lf-awarenes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4(3), 109-114.
  • Geurts, H. M., Verté, S., Oosterlaan, J., Roeyers, H., & Sergeant, J. A. (2004). How specific are executive functioning deficits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autism?.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5(4), 836-854.
  • Grandin, T. (2006). Thinking in pictures: And other reports from my life with autism. Vintage.
  • Hill, E. L. (2004). Executive dysfunction in autism.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8(1), 26-32.
  • Ho, I.T.F. (2017)。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睿智研討會(四):使用自我管理策略。
  • Odom, S., Hume, K., Boyd, B., & Stabel, A. (2012). Moving beyond the intensive behavior treatment versus eclectic dichotomy: Evidence-based and individualized programs for learners with ASD. Behavior Modification, 36(3), 270-297.
  • Wong, C., Odom, S. L., Hume, K. A., Cox, A. W., Fettig, A., Kucharczyk, S., Brock, M. E., Plavnick, J. B., Fleury, V. P., & Schultz, T. R. (2015).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 Youth,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7), 1951–1966.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八冊 情緒理解及調控》。香港賽馬會。
  • 協康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九冊 處理分歧及協商》。香港賽馬會。
  • 東華三院(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六冊 友好行為》。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一冊 學習及自我管理》。香港賽馬會。
  • 香港明愛(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第一冊 學習及自我管理》。香港賽馬會。
  • 新生精神康復會(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第七冊 朋輩相處》。香港賽馬會。


第四章總結

第1部分 旅程紀錄

1.1 在本單元我學會了……

1.2 鳴謝

本課程單元得以下各方鼎力相助,謹此致謝!
(按筆劃序排列)

受訪者/ 示範人員

  • 刁芷茵女士(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 江曉彤女士(東華三院)
  • 周之健女士(香港明愛)
  • 施少清女士(香港耀能協會)
  • 梁月娥女士(香港明愛)
  • 梁駿翔先生(東華三院)
  • 黃紀誠先生(東華三院)
  • 潘家燕女士(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其他人士

  • 鄭愷郇女士

 

1.3 參考資料

  • Ho, I.T.F. (2017)。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睿智研討會(四):使用自我管理策略。
  • Wong, C., Odom, S. L., Hume, K. A., Cox, A. W., Fettig, A., Kucharczyk, S., Brock, M. E., Plavnick, J. B., Fleury, V. P., & Schultz, T. R. (2015).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 Youth,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7), 1951–1966.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小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 (2018)。《「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閉特色學生小組訓練資源套(中學版)使用指南》。香港賽馬會。


第2部分 所學所得

2.1 我的期望

1.你認為有達到你的期望嗎?(6= 完全達到,1=完全未能達到)

2.2 後測 

下載

2.3 課後能力自評

1.就各項的同意程度: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傾向不同意/ 傾向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A.此單元能提升我對支援計劃和導師角色的認識

B.此單元能助我策劃及施行支援計劃

C.此單元有助提升我的施行小組技巧

D.此單元有助我了解及應用支援自閉特色學生常用的「實證為本」策略

E.單元內容切合我的需要

F.單元內容深淺程度合適

G.總括來說,此單元使我得益

H.總括來說,我對是次學習歷程感到滿意

 

2.網站界面設計能促進學習 :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傾向不同意/ 傾向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3.以下的教學形式能助我有效學習: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傾向不同意/ 傾向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A.教學影片

B.體驗練習

C.互動遊戲

D.小測驗

 

4.相比其它與自閉症相關的網上資源,我較喜歡「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走進自閉特色的世界」 網上學習平台,因為以下因素:(可選多項)

  1. 專業的課程內容
  2. 日常實踐建議
  3. 反思/體驗練習
  4. 資源/教材下載
  5. 網站的設計
  6. 免費
  7. 其他(請註明:)
  8. 不適用

訂閱我們的通訊

請保持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為你送上最新的資訊、活動及消息

訂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