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下的阳光续篇 - 自闭症儿童家居训练册
名称 | 屋簷下的阳光续篇 - 自闭症儿童家居训练册 |
机构 | 香港明爱 |
资源种类 | 指引/训练指南 |
目标对象 | 家长 |
语言 | 中文 |
简介 | 书中的每一项家居训练都是按着自闭症子女的特性和需要而设计,运用不同的工具和多元化的活动,引起子女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
下载 |
按此 |
屋簷下的阳光-自闭症儿童家居训练册
名称 | 屋簷下的阳光 - 自闭症儿童家居训练册 |
机构 | 香港明爱 |
资源种类 | 指引/训练指南 |
目标对象 | 家长 |
语言 | 中文 |
简介 | 「屋簷下的阳光」是明爱家长资源中心一群热心的家长,将自己如何诱发和教导孩子说话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面对着同样困难的家长作出分享,目的在于激励父母和照顾者,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再掌握一些技巧,便可以爲孩子创造一个具啓发性的环境,帮助孩子增进其语言与学习能力。 |
下载 |
按此 |
自闭症儿童训练资源手册
名称 | 自闭症儿童训练资源手册 |
机构 | 香港明爱 |
资源种类 | 手册 |
目标对象 | 家长 |
语言 | 中文 |
简介 | 此手册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出版,由明爱康復服务的专业团队共同撰写,包括: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活动干事及社工等,教育家长认识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发展,以及介绍坊间各项自闭症儿童治疗训练策略,并透过个案分享,让家长更明瞭各项训练策略对自闭症儿童的成效。 |
下载 |
按此 |
「究竟自闭特色奇特,定奇怪嘅其实係我哋?」
admin
上述坊间可能出现的种种误解,或会令自闭特色人士难于融入学校及社会。自闭特色儿童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神秘又难以捉摸 ,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与人沟通交流、行为、想法等方面,都好像有着自己一套奇妙想法。即使如此,是否又等于他们是有别的一群呢?
当然,不一样不代表谁不正常,也不代表谁有错。
育有自闭特色儿童的一对美国夫妇,以自闭特色人士的角度及视点创作了《不一样没关係,我们还是好朋友》绘本 (原名《Why Johnny Doesn’t Flap / NT is OK!》),以传递包容及接受差异的讯息。
绘本中的主角是位自闭特色儿童,常因其好朋友 (非自闭特色人士) 的举动作出种种疑问:
- 为什麽他不会一字不漏地背出节目字幕?(因为主角做事常常要求精准)
- 为什麽他遇到开心的事情,不会拍手或手舞足动?(因为主角倾向直接表达情绪反应)
- 为什麽他下课后要跟朋友一起玩,而不能自己一个人静下来?(因为主角通常会习惯静下来)
即使朋友在主角眼中有多 “不像自己”,但他总是说「…但是没关係,我们照样玩得很开心;我喜欢他,就算他不像我一样也没关係!」

「总觉得你有啲唔同,但又讲唔出係咩…」
admin
自闭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障碍,患者在社交沟通以至认知、情绪、行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发展差异。此障碍除了可能影响自闭特色人士与人互动的表现外,其行为亦会较重複及较为固执不变,同时有狭隘兴趣和异常感官反应等特徵。
以往可能只会笼统地称此症为「自闭症」,在诊断的名称上亦常有差异,会细分为亚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倾向、自闭症徴状、非典型自闭症、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等,然而,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以上名称已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拥有波士顿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学位的史提芬萧尔博士(Dr Stephen Shore),是一位自闭特色人士,他曾表示︰「If you have met one person with autism, you have met one person with autism」,意思是每一位自闭特色人士都是独特的,世上没有两个自闭特色人士的特徵是完全一样的。这样说来,你会否觉得若你身边出现一个如此独特的人,对你而言是多麽的幸运?

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案例分析
名称 | 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案例分析 |
机构 | 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 |
资源种类 | 手册 |
目标对象 | 公众 |
语言 | 中文及英文 |
简介 | 此手册简介了「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于2015年至2018年在学校支援、家庭支援及公众教育三方面的服务成果,并回顾三年来的发展,订出计划未来的目标及方向。 |
下载 |
按此 |
亲子技巧实用锦囊小册子
名称 | 亲子技巧实用锦囊小册子 |
机构 |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赛马会喜伴同行计划」家庭支援组 |
资源种类 | 指引/训练指南 |
目标对象 | 公众/家长 |
语言 | 中文 |
简介 | 本小册子结合海外的实证专业知识及本地家庭需要,为育有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或发展迟缓孩子的照顾者提供实用的亲子技巧小锦囊。透过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家长能更有效地协助孩子共同参与各项日常活动,让孩子更主动与人沟通,预防及取缔不恰当行为,亦希望作为照顾者的您更关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
下载 |
按此 |